更新日期:2020-09-03

:王田里(我們的社區):

區別

社區

里長

性別

里辦公服務處

電 話

行動電話

成立日期

大肚區

王田里

孫清海 

 

臺中市大肚區王田里28鄰沙田路一段160號之一 

04-26932638 

0937-233759

83.08.02 

 

王田社區發展協會( 臺中市大肚區王田里11鄰興和路291)

職稱

 

姓名

 

 

電 話

理事長

常務監事

總幹事 

 

孫清海

 林敏安

楊進來

 

04-26932638. 0937-233759

0912-627126

0955-281597

 

 :我們的社區[王田里]人口數:

依據統計/中華民國109年08月底:

王田里登錄25   

門牌總戶數:1488  

王田總人口數:5097 

男性人口數:2676 

女性人口數:2421 

20歲以上人口數:4158

原住民人口數:72平地:36山地:36    

人口增加數  -5

 

人口增加率_-11.5761

 

資料來源:

臺中市政府民政局http://demographics.taichung.gov.tw/Demographic/Web/Report01.aspx?DIST=24

 

 

.區里資訊:

.臺中市政府民政局

   http://demographics.taichung.gov.tw/Demographic/Web/TCCReport01.aspx

.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 http://www.dadu.taichung.gov.tw/mp.asp?mp=157010

    43242臺中市大肚區沙田路二段646號

三.臺中市二十九區行政區:

    http://www.taichung.gov.tw/public/Attachment/100010/2725152460.html

 

 

  

 本里特色介紹:

  本里西北距大肚街區四. 二公里 ,南距大肚溪 一公里 ,在大肚台地之南麓,主要聚落東自追分幹線排水,西至王田石坑幹線排水,海線縱貫鐵路以北至大肚山台地山麓之間,成東西狹長狀分佈,為大肚鄉最東南端的聚落,本里西南邊為王田毛紡織廠廠房所有面積相當大,且為縱貫鐵路海、山線交會及中山高速公路王田交流道交通要衝。

    王田之地名,出自荷蘭時期之土地制度,按荷人於1624年佔據台灣之後,將土地悉歸荷蘭國王所有,荷蘭東印度公司獲聯邦議會授權,將土地租于人民墾耕稱王田,因有王田所在之聚落故得稱。

本村信仰中心「天和宮」創建於光緒20年,奉祀西秦王爺,其右壁有清道光二十三年所立王田新置義塚碑(本件碑記係清道光二十三年(西元一八四三年)彰化知縣魏一德給立告示,申明地方人士喜置義塚由來、塚地四至範圍;並明訂埋葬規例,嚴禁強民與棍番混葬橫阻,以生樂死安),天和宮每年以農曆 6 月 24 日為西秦老王爺聖誕日,南北各曲館皆會前來排場是戲曲演藝界為宗師祖師爺,晚近民間青樂性曲館日益增多獻演野台戲.排場以酬神恩。

    追分火車站: 追分火車站站址位在台中市大肚區王田里追分街十三號 ,中山高速公路王田交流道旁,興建於日治時期,西元1922年10月11日 ,距今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,比集集鎮的集集車站還要早八年興建。車站主體採檜木建築,結構、外貌保存完整..

  「追分」是日式地名,叫做OIWAKE,意思是路的分歧處,早期因舊山線段(三義至豐原間),坡度過大使列車速度與載重噸數受到很大限制,後即於一九一九年開始興建海岸線,就是現在竹南至彰化的海線,完成後台鐵長程線都改經海線行駛,舊山線只行駛區間車,為方便豐原、台中的旅客搭乘長程列車,特在追分、成功,興建成追線,方便山線旅客轉乘,因此追分站曾被賦予台灣鐵路運輸重大責任,後因台中、豐原係都會區人口集中,轉運不便,遂恢復長程線依舊行駛舊山線。目前交通部鐵路局已完成追分站至成功站環狀雙線通車。

  追分車站 屬木構的車站建築,大部分都保留了原木色澤,站方正上方開了一扇牛眼窗,是海線早期站房的特色。近來鐵路站名配對成風氣,且以方圓 兩公里 的追分、大肚、成功三站配起來最有趣。從「追分」坐到「成功」站,象徵金榜題名的「追分成功」,也是「追婚成功」;和大肚站結合則是代表早生貴子的「大肚成功」。

    本里大肚下(西保)堡二十庄迎媽(王田天和宮)每年四月初五 迎媽祖遶境活動: 起源於清代,於每年農曆四月開始,主要遶行大肚下堡20庄頭,經行政區域調整,分屬於烏日、大肚、龍井3鄉鎮,以大肚鄉為主體。遊行的起點為船仔頭(在今營埔里(村),昔為大肚溪渡口),媽祖迎自彰化南瑤宮老四媽祖及神轎,參加聖會神轎有:頂街萬興宮 媽祖及神轎、下街永和宮 媽祖及神轎彰化天后宮 內媽祖及神轎、本里天和宮眾神及神轎,並於最後一天到達頂街萬興宮 。基本原則為一庄頭遊行一天,共20天。

行程為: 初一:船仔頭(今營埔里) · 初二:營埔(今營埔里) · 初三:籃仔頭(今中和里) · 初四:勞胥(今烏日區榮泉里) · 初五:王田里 · 初六:山仔頂(今福山里) · 初七:社腳里 · 初八:大肚庄(今新興里、大東里、大肚里、永和里、磺溪里) · 初九:汴仔頭(今永順里) · 初十:崁仔頂(今永順里) · 十一:寮仔(今成功里) · 十二:茄投頭(今龍井區龍東里) · 十三:茄頭尾(今龍井區龍東里) · 十四:水裡港(今龍井區麗水里) · 十五:海埔仔(今龍井區福田里) · 十六:田中央 仔(今龍井區田中里) · 十七:崙仔(今龍井區) · 十八:竹坑(今龍井區竹坑里) · 十九:山仔腳(今大肚區山陽里) · 二十:頂街里 頂街萬興宮

    地名的由來:http://www.taiwan123.com.tw/LOCAL/name03-6.htm#21 大肚 此地位於大肚溪東岸,原本為平埔巴瀑拉族大肚社之所在地,「大肚」之地名亦翻譯自此社名。此社的一部分後來則遷往埔里一帶居住,並建立起大肚社部落。此地方似乎早在鄭成功時代便為其開拓地區之一部分,而大肚鄉內建有一祠,奉祀鄭成功。清康熙三十六年(西元一六九七年)來到此地方的郁永河所著之《裨海紀遊》記載當時的光景如下:「過阿束社,至大肚社,一路大小積石,車行其上,終日蹭蹬殊困,加以林莽荒穢,宿草沒肩。」清康熙四十年代,漳州移民自鹿港處登陸,得平埔族之土地以為基地,逐漸開拓今日大肚鄉附近,並於清乾隆初年及於王田庄、汴仔頭等地。而「大肚街」之名稱則首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出版之《台灣府志》。 王田 所謂「王田」,是指荷蘭佔據時代佃農所耕種田地之慣稱,同時也是昔日荷蘭人傳教之遺跡所在。 大肚山 此「大肚山」之名稱乃是因附近平埔族「大肚社」之社名而取,最早乃首見於清康熙六十一年巡視台灣之御史黃叔璥所著之《番俗六考》:「大肚山,形遠望如百雉高城」。在此之前,清康熙三十六年通過此地之郁永河所著之《裨海紀遊》亦曾描述此山之情形為:「不知山後深山當作何狀,將登麓望之,社人謂,野番常伏林中射鹿,見人則矢鏃立至,慎誣往。予策杖,披荊拂草而登,既陟巔,荊榛嵺結不可置足,林木如蝟毛,陰翳晝暝,仰視太虛,如井底窺天,時見一規而已。雖前山在目前,而密樹障之,都不得見,惟有野猿跳擲上下,向下作聲,若老人咳。又有老猿如五尺童子,箕踞怒視,風度林杪,作簌簌聲,肌骨欲寒。瀑流潺潺,尋之不得,而脩蛇乃出踝下,心怖遂返。」此文章中所謂之「野蕃」,指的便是平埔族之巴則海及巴布薩部族。

(背景音樂:童年的回憶)

童年的回憶

王田 / Xuite日誌 / 回應(0) / 引用(0)
2011 0601一座危險的橋...|日誌首頁|臺中市各區里活動中心管理使用要...上一篇2011 0601一座危險的橋-會勘東興土地公祠邊危險路橋...下一篇臺中市各區里活動中心管理使用要點...
回應